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

公車

下午放學後,拎著背包在公車站牌等回家的車,身上只穿了件單薄的外衣。雪梨的溫差很大,早上的太陽光刺眼的亮,氣溫很暖,像臺灣春季快要入夏時節。但往往就有那麼幾天,一到下午狂風驟起,直狠狠向身上捲來,路人各各不得不低頭縮頸,臣服閃避。或摀住眼睛,或緊抓包包壓著裙子,偶而有驚呼聲。氣勢頗似颱風要入境。

等待的公車一直還沒來,往其他路線的倒時不時經過。有一輛公車在我的斜前方停下,幾位乘客下了車,底下一位等待的男子準備上車。卻說男子踏上公車時,司機擋住了他,對他比劃了個「不」的手勢。男子先是一愣,隨即點點頭,退步下車。我在旁還沒會意過來,司機怎麼不讓他上車?

這時從窗口處,我穿視到原來公車深處一位婆婆正奮力起身,兩手抓著包袱,側著身顢頇地一拐一拐望前門走去。整輛車身,在司機按下了不知名的按鈕後,突然向左微傾, 公車的踏板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突然縮短。我張著嘴驚訝地說不出話。後來婆婆經過駕駛時,兩個人暢懷地招呼了幾句,婆婆方帶著微笑緩緩下車。

公車居然有此博愛的設計,我第一次見聞。此情此景讓我在狂風中,心頭卻很暖。一個國家老年人如何被關懷和尊重,實能反映它的底蘊。

來雪梨這兩個月,我正嘗試以不同方式理解新的文化。與人交談可以獲得不少,但我目前的語言能力在溝通上已有限,與人交談難以觸及到更高層次。慶幸的是網上不少的澳洲影片、歷史背景都更深厚我的理解。但即使這樣,其實我也明白「認識文化」並不是一種「一次性」的過程,像知道了一件事實,或參加了什麼活動就表示獲得。文化是如此地抽象,以致有時連自己要述說自己社會的文化都有困難。在我的觀念裏,文化透由浸潤和陶養,體現在一個人最不經意的微妙動作之中。置身於此,觀察和抉發它是我的功課。

感謝遲遲不來的公車,給予這樣的機緣。

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冬季


住處離搭公車到學校的地點不遠。

那天早晨,我和平日一樣走在那條街道上,放空。卻在一瞬不經意地抬眼間,覺察連月以來蕭條的行道樹已抽新芽,春在枝頭已十分,而我自何時起無感於身邊季節的遞嬗,只道日復一日。

沒有宣告沒有分野,雪梨的冬天就這般無聲無息地離開。我有些悵惘。